摘要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科技创新是重要战略支撑。体育科技深度融合是指导体育科技实践的先导和方向。北京体育大学将学校发展融入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战略之中,积极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助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强国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与尖端科技的深度融合。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同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一样,中国冰雪运动也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一方面要善于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体育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8月11日,“科技冬奥即时展览”亮相中国科技馆。图为参观者在参观“科技冬奥即时展览”(视觉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技奠定国家强盛之基,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科技助力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人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科技兴体是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强体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早在1984年的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振兴体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必须面向体育运动的发展”的体育科技工作总方针。深化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的坚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我国体育科技体制不断推进深化改革,旨在逐步完善体育科技治理体系,优化体育科技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体育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把握体育科技创新进步的前沿方向。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高端体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方面依然比较薄弱,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亟待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科技在体育领域的运用,加强人工智能在体育等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创新智能服务体系。连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建设者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多次看望和慰问国家队运动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他们科学训练。“十四五”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全球体育科技的关键领域和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谋划、合理布局。2021年1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官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在体育科技创新方面领先,就能够占据体育发展的制高点。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乃至全球体育的发展方向,科技是引领其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创新助力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我国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凝聚着体育科技的智慧和创新精神。随着群众性健身活动在中华大地掀起,我国体育界意识到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必须进行科学化建设,开始制定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进行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建设等一系列群众体育科技的研发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发挥科技力量在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依托已有资源,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科技创新助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当代全球竞技运动水平迅猛提升,许多运动项目的成绩不断逼近甚至突破人们对人体运动极限的认知。这不是单纯刻苦训练所能达到的,必须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借助科研团队探索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才能突破。在竞技体育领域,体育科技一方面可以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通过对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帮助运动员科学训练并提高运动水平,协助教练员与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与工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交叉集成,培育与形成新的研究方向、路径和范式,构筑新时代体育科技发展的新理念和新体系。大数据、云计算、AR和VR技术赋能竞技体育,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高效发展。
2021年2月19日,运动员在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测试活动中。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科技创新激发体育产业发展新活力。社会的发展对体育产业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现代化的体育产业支撑体系构建、体育产品的创新研发和体育消费模式的换代升级,离不开科技的助力。2020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6579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体育产业公报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体育服务业拓展提升,体育制造业实力增强,体育贸易业繁荣活跃。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扩大,科技力量的注入和支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虽然我国体育科技实力已经显著增强,在重点领域和前沿方向取得突破,体育创新能力取得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实现我国体育运动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下大力气突破基础软硬件、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实现体育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位于北京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索道系统。新华社发 任超 摄(新华网)在新一轮的学科建设中,北京体育大学以学科发展为抓手,将学校发展融入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科技强国战略之中,积极引领行业科技创新,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重视体育科技,努力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北京体育大学重点在智慧体育与智能体育装备研发、冬季项目运动减阻关键技术等体育科技领域展开研究,产生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学校近3年牵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专项5项,为50余支国家队提供复合科技保障服务。与华为、小米等14家企业合作开展运动健康促进科学研究,与地方政府达成校地合作协议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创建了我国冬季项目运动表型等数据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手段实现高效运动捕捉系统等,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全民健身指导、运动表现提升、科学选材、装备研发等领域。在拥有6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学校面向新时代科技创新要求先后成立了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体育大数据研究中心、智能体育装备研发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以“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模式,搭建体育大数据等综合平台,为科学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科技支持。聚焦关键领域,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在竞技体育领域,我国的高科技体育装备长期依赖进口,同时能够应用到真实训练和比赛场景中的智能体育装备仍无法满足需求。在体育产业领域,运动数据的获取对于体育大数据产业至关重要,而运动数据的获取高度依赖于智能体育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北京体育大学智能体育装备中心引领并推动我国体育装备向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转型。通过承担科技部重大项目《穿戴式冰雪运动装备运动风险和效能评价关键技术平台研究》,研制对应的运动风险和运动效能关键参数测试设备。学校成立体育大数据中心,在竞技体育领域,选择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项目进行重点攻关,大幅度提升了我国体育科技的世界影响力。以我校研发的运动捕捉精准定位算法为例,它可实现每秒1000次高精度定位,这意味着冬奥冰球场上的12名运动员,即便处于互相遮挡、一片混战的情况下,每一名运动员的位置、运动轨迹等数据也会高效、迅速获取,这可以有力地辅助教练员优化竞训方案。再以冬季项目为例,减少阻力成为快速提高竞速项目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北京体育大学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建设了体育专用风洞,目前已经为国家部分运动队提供测试服务。通过风洞测试进行运动姿态及编队减阻,明显提升了冬季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深化体制改革,全力促进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北京体育大学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调整机构设置、完善科研制度和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学校先后合作成立了北京体育大学中关村延庆园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基地、北京体育大学中关村延庆园冰雪运动装备运动风险与效能评价中心等平台,借助区域发展政策加速冰雪运动前沿技术成果研发,赋能体育产业新业态,实现了体育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发展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
作者:曹卫东,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8期,原标题“北京冬奥闪耀体育科技之光”
责任编辑:张蕾磊
版式:刘卫东
图片来源:新华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官网、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